兴农评丨农村女防男不老了成趋传传女该变养也势,
三农大小事,尽在兴农评。养女防老
在传统农村观念里,兴农“养儿防老,评丨积谷防饥”是农村男铁律,“生儿子”被当作晚年保障。成趋传女但这一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势传转变。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师生调研发现,也该如今,养女防老嫁出去的女儿共同甚至更多地承担起了农村父母的养老责任,出现了所谓的“女儿养老”现象。(据12月26日南风窗)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引发人口流动与家庭结构变化的结果。
少子化和城镇化使得儿子养老面临压力。农村居民生育观念逐渐转变,农村家庭子女数量明显减少,单纯依靠儿子养老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进城子女难以和老人长期一起居住并承担传统的赡养职责。
农村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为“女儿养老”奠定了现实基础。以往女性经济不独立,只能依附夫家,承担给公婆养老之责,许多“养儿防老”的本质是“儿媳养老”。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女性普遍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教育机会,就业机会也几乎与城市女性无差别,有了稳定收入,既改变了自身家庭地位,也为父母养老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国民法典规定,成年子女均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女儿参与养老不是取代儿子的角色,而是基于亲情与家庭伦理的共同担当。女儿的细致入微与儿子的有力扶持相互配合,方能让父母在暮年收获更为周全、暖心的照料与呵护,也有利于促进家庭内部关系的平衡与融洽。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养儿防老”观念已逐渐转变,但“传男不传女”的观念却依旧滞后。如报道的案例所示,在农村,承担着更多养老责任的女儿分得的家庭财产往往比儿子少,耕地、宅基地等分配多以儿子为主体,外嫁女往往难以“分一杯羹”,这不仅有家庭“偏心”的因素,也有以村集体等为代表的乡村社会传统观念的桎梏。
农村“女儿养老”现象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生动写照,它既反映了社会进步的积极一面,也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唯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更为完善、公平且可持续的养老体系,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推动移风易俗,才能让更多农村老人安享晚年。
作者:方壮玮
相关阅读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雪橙色预警
- 非常“3+2”!山东省内首个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集中监管仓开仓
- 黑龙江省绥化市强化农资价格监管保春耕
- 宁波立案首起盲盒销售侵害消费者权益案
- 宿州: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翅膀
- 重庆渝中区:勇于对消费不公说“不”!
- 进销差价率达376.19% 上海恒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哄抬物价被查
- 共谋蔬菜产业发展,茂名综合试验站2024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 年纪轻轻爱上了推拿?当年轻人“组团”去中医推拿科
- 陕西咸阳组织开展假冒伪劣商品集中销毁活动
- “龙刃粉丝”“龙口粉丝”真假难辨 重庆铜梁查出冒牌货!
- “村K”来了!2024广东乡村歌手大赛报名启动!
- 时空猎人3角色等级如何影响PVP胜负 全新竞技模式与战力平衡机制深度解析
- 辽宁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市场监管领域重大违法行为
- 福建厦门:勇进防疫“前沿” 守护“后方”安全
- 大单品破局!净亏5.32亿元后,国联制定了这些战略规划
- 消息称微软计划裁员3%约6000人 是否涉及游戏部门未知
- 进销差价率达376.19% 上海恒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哄抬物价被查
- 辽宁沈阳:标准化引领转型升级 新突破促进振兴发展
- 广东发布“五一”假期食品安全消费提醒